图们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图们百年“红色”老商号贴上时代新标签

时间:2023-07-24 17:42:32 来源:延边晨报

分享到:

坐落于图们市友谊街与国境路交叉路口东北侧的“公信昌”是该市拥有百年历史的唯一老商号。一百年前,一位山东大汉辗转来到图们江畔,投资建设了这座二层带阁楼的地标性建筑。如今,这座承载百年历史的商号,在后来人的修葺下,不仅保留了商号所积淀的内涵,同时也为商号贴上了现代感十足的新标签,成为网红打卡点之一。

“公信昌” 一座古老的“红色”商号

20世纪初,从小就习练中华武术的山东大汉王新绪(号赞武)闯关东落脚于辽宁安东(现丹东市),经营国货生意,同时兴办了一家火柴加工厂。

1921年初,王新绪因参与“抵制日货”被捕入狱。在入狱期间,王新绪经身份为地下中共党员的狱友介绍加入了党组织,后被当地小有名气的商家搭救脱逃,携妻流离至“艾蒿甸子”(现图们市区)维持生计,从此起用“赞武”号。

1922年,随着“敦图铁路”的开工建设并于次年投入运营,图们地区外来民工以及朝鲜边民大量涌入,谙熟经商之道的王赞武看准商机,于1923年用方石等建材建起了“艾蒿甸子”的地标性建筑——“公信昌”商号。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图们亦染战火,日军仓皇撤退。一些来不及返乡的日本妇女带着孩子流落在图们街头,还有一些家庭无奈将孩子托付给中国百姓收养。1945年冬,王赞武大义凛然地收留了两名日本妇女在“公信昌”糊口。此间,他经常把赚到的钱用来购买枪弹和药品,资助中共地下党武装。

解放前夕,王赞武为了掩护其地下党的身份,把商号交给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经营,“公信昌”从此烙上了“红色商号”的标记。

1950年末,王赞武返回山东蓬莱祖籍,为当地修建学校,热衷于慈善事业,1969年卒于出生地。

修葺后的商号贴上现代标签

雨中的边城空气更加清新,鳞次栉比的广厦之间,这座当年的“地标性建筑”显得有些渺小。“百货无欺经商有德;一尘不染奉公以廉”。大门两侧所挂的这副楹联,似乎在向世人解读着“公信”与“昌盛”之间的理念和辩证关系;门楣上所篆刻的“杂货批发”字样,交代了商号的经营范围,雨搭上方所镌刻的“公信昌”三个苍劲大字,似乎在诉说着老商号的昔日辉煌;门牌下方摆放的一辆民国时期的黄包车,向人们讲述着不为人知的人间故事……

“‘复古、文化、浪潮’是我翻新老商号的主题。”图们市诚爱商会会长石君说,“公信昌”于1996年被认定为延边州州级保护文物。过去,该商号的周边杂草丛生,内外显得凋敝不堪。今年3月,石君在该商号“一百岁”的生日到来的前夕接手了该商号,投入130多万元购置了众多老物件,修建了现代化的卫生间,装修了仿古设施,让这座百年老商号既保持了原汁原味,又贴上了时代感十足的标签。

“你看,这个朝鲜族老物件,是我花了很多的钱在民间淘来的,哪承想一不留神就被游人给掰坏了。”在一楼“老物件”的展示厅内,石君轻抚陈列于此的一件“老物件”,脸上写满了怜惜之色。

众游客慕名打卡网红地标

“这些老照片浓缩了图们地区的百年历史。”在商号一楼通往二楼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十幅老照片。低矮的泥草房烟囱林立;中朝铁路大桥挂满了沧桑;图们江码头布满木排;穿着朴素的行人……这些定格的老图片,让游客瞬间穿越回一百年前。

旅游纪念品专柜的隔壁是百年照片墙。这些照片收集于图们、龙井、延吉、东宁、集安等市,所涵盖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朝鲜族居民生活、工作、结婚、毕业等照片就多达万余幅。

“老商号翻修不到一个月,前来打卡的游客日均千余人次。”提及游客的话题,石君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之情。坐在照片墙中间的木桌前,守着桌上摆放着的煤油灯、油壶、茶壶等老物件,浏览百年来各个年代的老照片,游客们大有穿越时空隧道之感。

“我们是从广州来的游客。”广东籍游客张女士一边忙着打卡,一边与商家搭讪着。她说,像图们这样的老商号,即便是在商业发达的广州也不多见了。

“我是手绘文创工作者,给老字号贴上新标签,也让我有了商机。”图们市的手绘艺术家谢润泷边向游客展示他所创作的手绘艺术品和设计别致的打卡杯,边向众人娓娓讲起老商号鲜为人知的故事……

热门评论